01“目標55”
新提案名為“目標55(Fit for 55)”,旨在2030年將CO2排放量減少55%,而不是之前的40%。
于是,荷蘭所有21個水務局開始深入研究污水處理廠溫室氣體排放,如,氧化亞氮(N2O)和甲烷(CH4)。
該提案體現了2019年《荷蘭氣候協議(Dutch Climate Agreement)》中對“CO2減排49%”目標的收緊。
2020年12月,歐盟 (EU) 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UNFCCC) 提交了減少其溫室氣體凈排放量的承諾。
“該提案體現了2019年《荷蘭氣候協議(Dutch ClimateAgreement)》中對‘CO2減排49%’目標的收緊”。
歐盟現有氣候與能源法規已將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于1990年減少了24%。
其未來7年預算將為綠色轉型提供支持:在2萬億歐元的《2021-2027年財政框架(2021-2027 Multiannual Financial Framework)》和“下一代歐盟NextGenerationEU )”計劃中,30%預算將用于支持氣候行動。
歐盟委員會表示,新提案對于歐洲在2050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氣候中和大陸而言“至關重要”。
02具有抱負的提案
對CO2減排目標進行再次收緊,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提案,但荷蘭水務局對此表示歡迎:“水務局將全力支持這項具有挑戰性的國家氣候政策,但顯然,這對我們污水處理廠而言將是一個考驗。”
目前,對污水處理廠產生的N2O和CH4來說,能夠減少的范圍仍然有限。
“CH4相對于N2O具有更多可能性。但好在我們正在逐漸深入了解脫氮過程如何控制N2O排放,”荷蘭水務局表示。
“水務局將全力支持這項具有挑戰性的國家氣候政策,但顯然,這對我們污水處理廠而言將是一個考驗。”
荷蘭水務局補充道:“但是,完全消除N2O是不可行的”。
雖然荷蘭水務局最初對“目標55”新提案持樂觀態度,但如今他們表示,他們將不得不著眼于污水處理廠處理全流程,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這不是第一次一個部門將“賭上自己的全部名譽”。加拿大工程設計公司斯坦泰克(Stantec)承諾明年將實現碳中和,作為2030年實現凈零碳運營的第一步。
數字孿生技術被定義為“物理系統的整體數字呈現”或“現實世界資產的數字鏡像”,其整合了眾多新興科技,例如,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技術(Internet of Things,IoT)。
03污水處理廠“平均值”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 表示,污水處理廠平均每年排放 70萬t(7億kg)CO2當量的N2O。
然而,荷蘭水務局認為,IPCC僅把全世界少量污水處理廠短期測定數據作為平均值。
因此,該部門認為這一數據無法有效應用于其模型,并繼續對污水處理廠碳排放進行研究。此外,碳減排試驗將涉及新的控制技術。
04“水廠”:循環處理廠
新研究有望加速推動新型污水處理廠——“水廠”發展。這將使循環經濟原則應用于整個污水處理過程中。
例如,污水處理廠產生的CO2可用于園藝部門或工業。
在其它地區,如,丹麥,公共事業公司Aarhus Vand正計劃將其ReWater污水處理廠變成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源中心之一。
相比之下,傳統污水處理廠的使用壽命在30年以上,缺乏對新技術與新理念的快速適應。
原文鏈接:
https://www.aquatechtrade.com/news/wastewater/proposal-prompts-research-into-wastewater-treatment/?utm_term=AQA1001%20&utm_content=AQD2021_NB_34&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Nieuwsbrieven_2021&utm_source=RE_emailmarketing&tid=TIDP2862195XD8B53BA7525A4D6DAB0895B271DACE9AYI2&actioncode=AQA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