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爆發,歐美國家一度“一紙難求”,隱藏在卷筒紙搶購背后的隱患隨之而來,由于人們難以買到必要的卷筒紙,不少人不得不使用濕紙巾、廚房紙巾、抹布等替代品。然而,這些替代品廢棄物被隨意丟棄到下水道、馬桶中,給城市排水系統帶來了巨大風險。近日在某社交平臺上,《凈水技術》小編發現一個Fight The Fatberg的話題被熱烈討論,那什么是Fatberg?和城市排水系統又有什么關系?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下一篇來自泰晤士水務的報道。
(原文標題:COVID-19:Only toilet paper should go down the loo, says Thames Water,發布于泰晤士水務官方網站,有刪減)
泰晤士水務公司呼吁其客戶協助,以減少COVID-19疫情期間下水道堵塞的風險。泰晤士水務提醒人們,如果使用濕紙巾、廚房用紙等代替卷筒紙,請不要直接扔進馬桶或下水道中,相反,應該將它們扔到垃圾箱中。
抹布,以及濕紙巾、尿布、衛生巾等一次性使用的衛生用品,不會像卷筒紙一樣在管道中分解。它們會與脂肪、油脂結合形成“大胖子”(Fatbergs):一種難以清除,容易堵塞排水管道導致內澇和環境污染的巨大固體團塊。
泰晤士水務廢棄物板塊負責人馬特?里默(Matt Rimmer)表示:“我們正在認真計劃如何繼續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務,同時我們鼓勵所有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以防止疫情期間濕巾、抹布和廚房用紙對我們的排水系統造成巨大破壞。”
“‘大胖子’的增長速度還是比較緩慢的,很難說現階段冠狀病毒是否已經對我們的下水道造成了影響,但我們依然希望所有人只讓3P進入下水道,就是噓噓(pee)、粑粑(poo)和廁紙(paper)。”
就平均來說,泰晤士水務每年花費1800萬英鎊清除下水道的75000處堵塞物,每天僅從其運營的一個污水處理廠里就需要清理30噸固體廢棄物。
《凈水技術》小編認為,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排水系統中的“大胖子”問題始終困擾著全球各地的運營單位。近日,澳大利亞的一家水務企業在從新南威爾士州一個污水處理廠里清理掉一個重達14噸的“大胖子”后,也呼吁其用戶不要再把濕紙巾沖入下水道。
“大胖子”是怎么形成的?
1.濕紙巾等被沖入馬桶;
2.油脂通過廚房進入下水道;
3.濕紙巾和油脂結合,黏附在彎管或管道壁上;
4.黏附物越來越多,形成“大胖子”,逐漸堵塞管道;
5.由于依然有越來越多的濕紙巾進入排水系統,排水工人只能通過持續的清理來緩解堵塞。
素材來源:Thames Water;The Guardian
圖片來自于網絡
翻 譯:《凈水技術》雜志社 阮辰旼 執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