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連云港市作為江蘇省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已全面開展了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對新建項目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做出了明確規定。世紀鳳凰城位于連云港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內,場地面積 21.4 萬平方米,建成后將以商業和住宅用地為主。為滿足此次海綿城市建設要求,需進行海綿城市專項設計,并考慮與其他專業設計的有效結合。
項目目標
對項目區進行本底調研和場地分析,根據調研和分析結果,科學合理、因地制宜地選用海綿設施,構建自然積存、自然滲透的海綿雨水系統,并與景觀及排水設計方案有效融合,滿足海綿城市建設控制指標要求,同時對項目區內澇風險實現有效緩解。
根據連云港市海綿辦提供的《世紀鳳凰城海綿城市專項設計任務書》,此次各項海綿城市控制指標如下:
(1)年徑流總量控制率 70%;
(2)面源污染削減率 50%(以 SS 計);
(3)雨水替代自來水比例 5%。
設計思路
根據場地分析結果,并綜合考慮連云港本地土壤特征、地下水位、海水入侵、場地下墊面分布特性、建筑及管網分布情況、綠地和景觀水體分布情況等,決定采用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生態樹池、植草溝、碎石溝、生態停車位、透水鋪裝、雨水桶、崗哨井作為雨水處理主要設施,具體設計思路如下框圖所示。
海綿設施設計
(1)雨水花園
主要布置于低洼綠地及傳輸型植草溝的下游,用于凈化、滯蓄、緩排地表雨水。

(2)下凹式綠地
主要布置于面積較大的低洼綠地, 用于凈化、滯蓄、消納地表雨水。


(3)生態樹池
主要布置于鋪裝和停車位中間,以及主干道兩側,用于收集、滯蓄、凈化鋪裝及停車位雨水。


(4)傳輸型植草溝
主要布置于道路以及鋪裝兩側,用于收集路面和鋪裝雨水;部分設置于綠地中間,用于設施間的傳導。


(5)碎石溝
主要布置于坡度較大的道路兩側,用于收集路面和鋪裝雨水。

(6)生態停車位
用于吸納消化停車位及周邊鋪裝和道路的雨水。


(6)雨水桶
降雨事件發生時,屋面雨水進入落水管,雨水經立管分離器過濾出樹葉等大顆粒物,過濾后的雨水進入底部濾嘴緩慢滴落沉淀,當雨量增加時,落水管內水位逐漸上升,溢流至雨水桶內。

(7)崗哨井
崗哨井是一種利用過濾介質吸附雨水中的泥沙、污垢等顆粒物,起到凈化雨水,削減面源污染的作用,可將崗哨井置于地表面源污染負荷較高的商業用地附近,進行雨水過濾凈化。


效果評估
連云港因地制宜地設置了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生態樹池等海綿設施,項目區徑流總量控制率可達75%,年徑流污染物總量為22.09噸,污染物削減率為 62.2%;調蓄池年均提供水量占室外年均總用水量(道路澆灑、綠化灌溉以及景觀補水)比例為28.2%,即雨水替代自來水比例為32.6%,滿足控制指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