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項目背景
當前,我國城鎮排水系統尚存在著污水收集、輸送和處理的短板。城鎮雨水、合流排水系統的排水口雨天出流污染嚴重,導致城市水體“下雨就黑”,主要原因就是徑流污染、排水管道混接錯接、管理養護不到位。“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關鍵是排口,核心是管網”清晰道出了我國城市水體黑臭的根源、關鍵和核心。
本項目為突破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和污水收集處理效能的瓶頸,構建了針對城市排水管網系統中排水口、管道及檢查井治理方法體系和技術指南,在排水口、管網混接調查、排水管道及檢查井的非開挖檢測與修復、排水管道信息化管理和維護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4.2主要技術內容
(1)創新點
① 創建了我國首個城鎮排水系統質量提升技術體系,明晰了我國城市水體黑臭的根源、治理路線和關鍵技術,為全國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提供了指導,有效支持了城鎮排水系統由“規模增長”向“質量效能提升”的轉變。
② 圍繞電視檢測(CCTV)、快速潛望鏡(QV)和聲納檢測等現代管道檢測方法開發了可搭載不同檢測設備的高性能管道道爬行器(機器人),可實現2000m超長距離檢測,能適應淤積或水位較高的管道環境。
③ 研發了針對異形管道和檢查井的熱水固化翻轉修復技術,在直徑1000mm管道可實現雙90°彎翻轉,管口處帶有可自動調節夾具,輔助內襯管順利彎轉入管道,解決內襯管穿過彎角時易發生皺褶問題。
④ 針對現狀管道破損嚴重,無法采用非開挖修復的情況,本項目研發了一種用于頂進施工的大口徑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使得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可以用于頂管中,可以承受高埋深、高壓力。
⑤ 開發了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可對排水戶、污水管網進行管網長度、管徑、管材和功能性與結構性缺陷等數據進行監測和排水管網監理大數據平臺。
(2)應用及推廣前景
本項目編制的指南和規程,為全國各地河湖水體環境整治工程提供了思路和技術路線借鑒。排水管道檢測及原位固化修復技術在上海、常州、武漢、九江等地的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3)經濟、社會效益情況
本項目出版的專著自2016年出版后,行業認可度高,較為暢銷,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