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書編號 | CUWA-SKJJ-2020-303 |
被瀏覽次數 | 93649 |
項目名稱 | 基于數字化平臺指導評估海綿城市建設關鍵技術集成創新與應用 |
獎項等級 | 三等獎 |
主要完成單位 | |
主要完成人 | |
項目起止時間 | |
關鍵詞 | |
項目簡介 |
1.項目簡介
為穩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住建部自2015年開始試點建設工作,南寧被定為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為了打造全國面積最大的54.6km2的海綿城市試點區,實現年徑流總量控制率≥75%,污染物削減率≥50%的建設目標,制定了3年海綿城市建設計劃和目標,計劃在公共建筑、居住小區、市政道路、公園綠地、內河水系等類型項目開展海綿城市試點工程建設。
在此背景下,哈爾濱工業大學團隊應南寧市政府號召,任南琪院士等5位相關專家入駐南寧后與華藍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建立院士工作站,并與南寧市城市內河管理處開展項目示范和推廣應用合作,通過產學研結合努力打造南方海綿城市建設技術高地,培養廣西規劃設計技術力量,推動海綿城市建設。
2.主要技術內容
項目以南寧市海綿城市試點建設技術需求為導向,以國內外雨洪管理技術理論為基礎,制定了“現狀調研→問題識別→關鍵技術研究→技術標準體系構建→實施應用→技術推廣”總體技術路線,明確以“雨水徑流總量控制和水質調控技術”為核心技術研究方向,集成創新建立地方技術標準體系,并形成一套建設成效的評估方法和評估模型,系統指導廣西各地開展海綿城市建設。
2.1創新點
創新點一:研發出了完善的綠色海綿技術數字評估體系,搭建了水文-水動力和地上-地下雙耦合的評估模型,構建了“展示-評估-預警”一體化HIT-Digital平臺,指導、評估海綿城市建設。
創新點二:建立了全流域系統化“模型指導-源頭控制-融合管網-科學調蓄-總體達標”的方案設計路線,指導研發了控制城市徑流量的關鍵技術的方法,創新提出“客水”引入概念及雨水斷接技術,并明確了調蓄能力對海綿城市建設的積極作用。
創新點三:開發并應用了合流制污水截留等關鍵海綿技術,為南方多雨地區徑流控制提供了借鑒。率先建立了國內涵蓋規劃設計、施工驗收、模型評估和運行維護等全過程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標準體系,填補了廣西海綿城市建設技術體系的空白。
2.2應用情況
本項目成果已應用于廣西14個地市,覆蓋范圍達187.93平方公里以上,拉動固定資產投資約200億元。建設了一批國家級示范項目。通過技術標準升級轉化形成中南地區及平頂山市地方標準,成果應用范圍輻射至河南、海南、湖北等省市。
3.主要完成單位及完成人
主要完成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華藍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南寧市城市內河管理處。
主要完成人:馮玉杰、黃正策、任南琪、楊漣、陳永青、劉國宏、楊自雄、秦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