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項目簡介
針對常規水廠提標改造面臨的核心問題,本項目分別從提升節能降耗水平、強化常規工藝、水務云平臺開發三個方面開展研究,形成裝配式一體化設備水廠。
經科技成果鑒定,由馬軍院士為組長的專家組一致認為該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2主要技術內容
1.創新點
創新點1:微阻力管道混合節能技術
為解決傳統靜態管道混合器水頭損失大、能耗高、制約水量等難題,研發的微阻力管道混合技術及產品取消了內部的固定翼片,采用內外雙腔結構,在外腔設螺旋狀混合結構。利用外腔體內螺旋狀結構及其分布的噴口迅速分散并混合藥液,以螺旋流促成藥液與原水流體進一步高效混合,同時降低了水頭損失。
創新點2:渦旋流混合反應技術
為解決常規絮凝工藝絮凝時間長、絮凝效果不夠理想等問題研發的均衡渦漩流混合反應裝置(見圖2-1),利用分布導流槽的空心錐臺狀反應器單元在同一平面正反交錯布置,充分利用了平面面積,同時這種結構的每一個渦漩裝置單體在水流中均成為攪拌器,大幅增加了湍流微渦漩的比例,從而使水中顆粒在渦漩流動態運行中提高碰撞幾率,極大提高了絮凝效率。
創新點3:橫向分流式斜板沉淀技術
為解決常規斜管沉淀池沉淀耗時較長,凈水效率相對低等難題,研發的橫向分流斜板沉淀技術,在傳統斜板沉淀的基礎上設置了多組導流板和導流翼片的沉淀部件,實現了水平流動介質的分層沉淀分離,同時對沉泥和水流進行分流,使水流與沉泥方向各行其道,縮短了顆粒沉淀時間和距離,保障高效沉淀和出水水質。同時,該技術利用斜板的翼片和滑泥背板,實現了沉淀面積2倍以上的擴展,從而有效降低了池深,同時取消了集水設施。
創新點4:裝配式V型濾池技術
針對濾池配水配氣系統存在的布水布氣不均勻、易腐蝕等運行難題,開發出標準化、模塊化的不銹鋼濾板。該濾板以更節約的材料成本實現了相同的結構強度和更好的濾板平整度;以標準化規格實現了規模化生產、裝配式安裝,從而避免了安裝問題引起的各種運維管理難題,并有效縮短了交貨周期。裝配式V型濾池對池體、V型槽等進行了模塊化設計、制造,單一模塊組件能夠實現工廠機械化生產,現場裝配式安裝,極大提高了安裝效率和精度。
創新點5:LIANCHI水務云平臺
采用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建立遠程運行維護管理平臺,對裝配式一體化設備水廠實現了遠程監控運行、遠程技術支持等的實時動態互動,從而解決中、小型水處理系統運行維護難題,進一步保證水處理系統穩定、高效率、低能耗運行。
2.應用情況
以上強化的常規工藝成果集成裝配式一體化設備水廠中,并成功應用于杭州臨安龍崗(15萬噸/日)、長沙洋湖(5萬噸/日)、臨安高虹水廠一期(1萬噸/日)、臨安龍門寺水廠(800噸/日)等數百個項目中,建設周期短、占地省、運行成本低、操作簡單、系統穩定,出水水質優于國家標準。
3.經濟、社會效益情況
裝配式一體化設備水廠已在工程項目中大量推廣應用,充分展現了設備化水廠對促進城鄉供水事業的重要作用,加快了供水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其優越處理性能有效節省了相關部門對城鄉供水處理設施的實際投資,節約了水廠用地空間,實現了提質擴能、節能降耗兩不誤,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極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