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簡介
為解決傳統技術存在的問題:如無序控制、無物聯網智慧系統,人工手動操作存在協同性差、操作遲緩、運維成本高、缺少大數據的支持等,該成果增加自動化和智能程度,完整的應用于清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調蓄池及河道流域協同的控制系統及物聯網遠程監控系統,實現分散自律、調度集中的目的。適用于流域排口和黑臭水體治理,利用物聯網或其他網絡方式接入系統,對全流域、全方位進行監控。
2、主要技術內容
(1)創新點
1)高并發技術,采用IOCP地址池技術高并發方案對下級被控設備進行快速的運行參數采集和運行的遠程控制,信息交互速率100ms/次。比現在常用NB-iot和mqtt的穩定性和速率要高很多。
圖 項目現場水位檢測數據及現場雨量水質檢測數據模型 2)自建網絡穿透技術方案,使被控設備或信息傳感器能夠穿透任意網絡而不局限于固定IP地址定位。相對與VPN建網的方式,穩定性和安全性大大提升。
3)建立管道三維建模技術,能夠生成任意管道系統模型,便于后期的維護,其中加入邏輯建模和空間建模方式,使得普通計算機和手機也能夠獲得相應的信息。
4)建立網絡api第三方接口,便于第三方平臺接入,并對第三方行為進行監視。
5)建立智慧運維APP系統,對各地項目的運維進行管理。
6)建立較好的人機交互UI能夠便于調度中心的及時處理報警及其他工作。
7)完善的檔案管理系統,對報警、操作記錄、數據的歷史記錄較好的保存。
8)建立自動點檢模式,能夠在汛期前自動對關鍵設備進行點檢,形成報表。
(2)應用情況
該平臺適用于廠網河湖岸的流域排水和黑臭水體治理,利用物聯網或其他網絡方式接入系統,對全流域、全方位進行監控。目前全國建立400多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項目,均納入到SCADA 系統,總產值超過3億人民幣,典型應用在湖北的湯湖、萬家湖流域和南京的五一河、南農河流域。
(3)經濟、社會效益
平臺的推廣使用,構建了智能管理的集成平臺,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智能管控系統,實現了排水系統中的分流井和調蓄設施、污水處理等設施的集中高效管理,促進了資源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