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發揮示范項目帶動作用,引導有關方面充分激發社會資本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征集綠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典型案例的通知》(發改辦投資﹝2020﹞812號)要求,經省級發展改革委審核推薦及社會公開征集,并委托清華大學PPP研究中心組織專家評審,形成了綠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典型案例名單。該名單已在我委門戶網站公示,公示期間未有異議。現將典型案例名單公布,供各地方和有關方面學習借鑒。
來源:國家發改委投資司
綠色PPP項目典型案例基本情況
#01 北京市通州區碧水污水處理廠PPP項目
項目位于北京市通州區,社會資本方為中國水環境集團有限公司,總投資約12億元,升級改造后的污水處理規模提升到18萬立方米/日,2017年6月投入運營。該項目注重公眾參與,切實防范化解鄰避問題;采取邊建設、邊生產模式,科學高效解決升級改造“新舊銜接”問題;綜合利用資源能源,有效節約土地資源;通過機制創新與技術創新,提高了投資效率,較大程度提升了項目所在區域的社會、經濟、環境價值。
#02 北京市大興區新鳳河流域綜合治理PPP項目
項目位于北京市大興區,社會資本方為北控水務(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投資約40.35億元,包括生態廊道、水環境治理、河道清淤及生態修復四個子工程,2020年7月投入運營。該項目依托衛星遙感、無人機、地面監測的空天地一體化數據監測體系,對流域水環境問題進行全面系統的定量識別分析,將PPP模式與地區發展訴求、政府治理需求、行業特點、綠色技術和設計理念有效結合,充分發揮了社會資本優勢。
#03 大連夏家河污泥處理廠PPP項目
項目位于遼寧省大連市,社會資本方為大連東泰有機廢物處理有限公司,總投資約1.5億元,年處理污泥等可降解有機廢物總量超過25萬噸,日供凈化生物質燃氣(天然氣標準)約20000立方米,2009年4月投入運營。該項目是采用BOT模式實施的城市集中式污泥處理廠,采用厭氧發酵/工業化生物制氣工藝降解有機廢物,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合并處理多種生物質有機廢物,能夠同時解決多種污染物治理問題,提高了處理效率。
#04 常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PPP項目大連夏家河污泥處理廠PPP項目
項目位于江蘇省常州市,社會資本方為光大環保能源(常州)有限公司,總投資約5.5億元,年處理生活垃圾約 27 萬噸,年發電量約 8615 萬度,年節約標準煤 4 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 10 萬噸,一期2008年11月建成投產。該項目自投運以來,投入超過2.4 億元進行環保提標、環境提升、節能減排等技術改造及廠區人性化建設;實施“超低排放廠界開放”提標改造,采用先進垃圾處理工藝,煙氣達到超低排放標準;爐渣用于制作建筑用磚、填埋場的覆蓋土等,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
#05 宿遷市區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PPP項目
項目位于江蘇省宿遷市,社會資本方為北京環境有限公司,總投資1648萬元,分揀中心日分揀物資約3噸左右,打包機處理能力每天40噸,大件垃圾處理能力為1小時5-7噸,2020年1月10日投入運營。該項目屬于垃圾分類專項PPP項目,采用ROT方式運作,采取環衛一體化(包括清掃保潔和清運轉運)模式;打造全新網絡服務平臺,可直觀查看社區、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情況,從居民角度出發完善服務體驗;智能專業分揀線集自動稱重、積分上傳、分揀量統計為一體,員工進行一次認證掃碼,即可完成其余步驟。
#06 合肥市胡大郢污水處理廠PPP項目
項目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社會資本方為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包括胡大郢污水處理廠工程、地上景觀及輔助工程,其中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10萬立方米/日,最大處理能力13萬立方米/日,2018年12月31日投入運營。該項目污水處理過程全部位于地下,噪音、臭氣等外部效應得到有效控制,地上為景觀綠化;土地使用權與項目投資人一并進行招標,污水處理服務費的計算與支付較為合理。
#07 界首市污水處理PPP項目(第二批)
項目位于安徽省阜陽市,社會資本方為天津創業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投資約4.87億元,包括界首市15個鄉鎮11座污水處理廠和4座一體化提升泵站,近期設計總規模9100立方米/日,2020年5月投入運營。該項目利用大數據平臺搭建鄉鎮智慧水務系統,打破地域限制,設立智慧運維模式,實現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站)管理全覆蓋;打造鄉鎮花園式污水廠,設置除臭設施,解決了分布式污水處理廠的氣味和噪音等問題,將污水處理廠轉化為環境友好型設施,建設成外來參觀休憩和環保科普教育基地。
#08 小澗西生活垃圾焚燒二期PPP項目
項目位于山東省青島市,社會資本方為上海康恒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投資約14.2億元,占地約9.2萬平方米,建設規模為日處理生活垃圾2250噸和污泥500噸(含水率80%),2019年6月正式運營。該項目煙氣凈化設施采用“SNCR爐內脫硝+半干法脫酸(石灰漿溶液)+干法噴射(消石灰)+活性炭吸附+袋式除塵器+SCR脫硝(選擇性催化還原脫硝)”技術,確保青島市主城區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資源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
#09 恩菲襄陽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PPP項目
項目位于湖北省襄陽市,社會資本方為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投資5.8億,年可焚燒處理生活垃圾45萬噸,年發電量1.5億度以上,可節約標準煤3.5萬噸以上,年二氧化碳減排8.2萬噸,一期、二期分別于2012年、2017年投入運營。該項目分別成立了垃圾焚燒發電技術中心、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研發基地、國家863項目飛灰穩定化技術課題組,完成包括低濃度石灰乳溶液固定噴嘴噴射+干法煙氣凈化工藝、垃圾焚燒飛灰二噁英再分解技術在內的多項課題研究,并申請國家發明專利6項、授權3項;項目滲濾液處理提標,中水二次回用,減少污水外排,提高了處理規模。
#10 益陽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PPP項目
項目位于湖南省益陽市,社會資本方為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總投資10億元,日均處理生活垃圾超1400噸、餐廚垃圾和地溝油120噸、醫療廢物10噸、污泥80噸,預計每年可發出綠色電力21000萬千瓦時,一期、二期分別于2016年、2021年投入運營。該項目工藝和設備采用國內領先技術和國際先進產品,其中垃圾焚燒爐采用先進機械往復式爐排爐,焚燒產生的有害物質被高溫瞬間分解;實行垃圾滲濾液處理達到敞開式循環冷卻水回用標準,全面實現循環利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與餐廚垃圾處理、污泥處置、醫療廢物處置等,共同組成固體廢棄物處理靜脈產業園。
#11 南寧市那考河PPP項目
項目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社會資本方為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投資11.9億元,占地72公頃,包括河道整治、截污治理、生態修復、凈化水廠、沿岸景觀、海綿城市、信息化管理等工程,2017年3月投入運營。該項目提出了“凈水梯田”的概念,完成3.6萬平米凈水梯田工程設計和建設,在高邊坡上分級砌筑片石擋墻,基底做防滲處理,填入填料并種植抗澇植物,引廣場及道路部分雨水(含初期雨水)進入梯田,利用填料過濾截留水中雜質,利用植物和填料中的生物膜降解截流的有機物,達到凈化初期雨水的目的。
#12 梧州市靜脈產業園PPP項目
項目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社會資本方為上海康恒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投資約17.19億元,規劃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2000噸/日、餐廚垃圾處理廠200噸/日、污泥處理廠200噸/日、醫療廢物處置廠5噸/日及相關配套設施,目前已試運行。該項目處理垃圾種類齊全、工藝銜接緊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餐廚垃圾、污泥處理、滲濾液處理等項目緊密聯系,集多種功能于一身,實現物質高效循環、能源梯級利用、污染全面控制,有助于構建產業布局合理、資源循環共享、生態環境優良的產城共融共生新模式。
#13 三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PPP項目
項目位于海南省三亞市,社會資本方為光大環保能源(三亞)有限公司,總投資約5.9億元,處理生活垃圾1050噸/日,年發電量約為1.5億度,一期、二期分別于2015年、2016年投入運營。該項目爐排爐焚燒及煙氣凈化處理工藝先進,項目周邊建設餐廚廢棄物處理、廚余垃圾處理等環保工程,同時開展集中供熱項目,使延伸產業鏈的多個項目形成協同,并逐步形成集中協同處置固廢的三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有效改善了城市衛生環境,降低了副產物對環境危害,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取得了良好環境效益。
#14 雅安市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PPP項目
項目位于四川省雅安市,社會資本方為江蘇天瑞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投資14.9億元,包括雅安市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廠建設、鄉鎮污水處理站、污水處理站配套管網及管網重建、污水提升泵站等,處理能力11.75萬立方米/日,2020年9月投入運營。該項目具有成熟完善的污水處理出水標準和處理工藝方案,以及先進的自動化和信息化管理方式,采用遠程控制手段進行監控操作和數據分析,最大程度優化污水處理廠、站的生產運營。
#15 九江市中心城區水環境系統綜合治理一期PPP項目
項目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社會資本方為中國三峽集團,總投資76.99億元,包括相關區域污水處理綜合治理、流域綜合整治、生態化改造等6個子項目,2020年11月投入運營。該項目采用全生命周期智慧水務系統,建立政企周協調、月調度的工作機制,采用“廠網河湖岸”“泥水并重”治理模式,堅持污水治理一盤棋思路和整體觀理念,嚴格以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為目標導向,以“系統梳理完善”代替純粹的“末端截流擴容”制定整治方案,走綠色、可持續的治理路線。
#16 大理市洱海環湖截污PPP項目(一期)
項目位于云南省大理市,社會資本方為中國水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包括6座下沉式污水廠,水廠處理規模為近期5.4萬立方米/日,遠期11.8萬立方米/日,2019年1月投入運營。2019年洱海全湖水質連續兩年實現7個月Ⅱ類、5個月Ⅲ類,主要水質指標變化趨勢總體向好,河道水生植物河底覆蓋率逐漸上升。該項目利用智慧監管系統提供的污水處理量和水質在線監控數據,實時形成績效評估結論,實現智慧化管控;由州、市政府聯合推進,因地制宜破解高原湖泊治理難題,對高原湖泊水環境治理具有重要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