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集團始終堅持黨管檔案原則,緊緊圍繞北京市檔案事業發展規劃和供水服務大局,不斷提高檔案工作法治化、規范化、信息化水平,加強檔案人才隊伍建設,積極發揮檔案作用,檔案工作成效顯著。目前,集團為企業檔案管理國家一級單位,檔案主管部室連續多年獲北京市檔案系統先進集體,史志辦公室副主任李婉秋被評為“全國檔案工匠型人才”。
堅持依法治檔,提升管理水平。集團嚴格落實《檔案法》和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建立健全檔案管理工作規章制度,涉及文書、科技、重大項目等13項內容;根據檔案工作實際,編制檔案室崗位職責、工作標準、業務流程、評價機制等管理制度;因時因勢制定疫情防控文件管理標準、改革改制企業檔案處置標準等管理辦法;將歸檔完成率納入集團考核指標,加大監督考核力度,使各項要求落到實處。通過一系列舉措,集團檔案工作做到組織上有保證,制度上有規定,職責上有分工,工作上有安排,管理上有考核,檔案管理水平持續提升。
堅持規范歸檔,確保應收盡收。檔案記錄著企業發展的進程,必須記錄好、留存好。集團依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建立集團領導分管、檔案部門歸口管理、各部室單位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明確全員檔案職責,提升歸檔工作規范性、及時性。集團檔案室逐項落實責任人和歸檔時限,嚴把檔案質量關,對有保存利用價值和參考憑證效用的材料,做到應歸盡歸、應收盡收。截至目前,集團檔案室共審核歸檔各類檔案、資料7.6萬卷件,建立了資源豐富、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檔案資源體系。同時,集團加強檔案部門軟硬件建設,配備滿足“十防”要求的設備設施,不斷改善檔案保管條件,優化庫房環境,定期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切實落實檔案管理責任,嚴防檔案資產流失,確保檔案實體與信息絕對安全。
堅持科技興檔,實現數字賦能。集團高度重視檔案信息化建設,2004年建立綜合檔案管理數字化系統,初步實現實體檔案管理向電子檔案管理的轉化。2019年,集團數字檔案館系統正式運行,實現了集團各類檔案信息同步收集、分散整理、即時歸檔、集中管理和分層級有權限共享利用,歸檔及時率、齊全完整率及規范準確率有效提升,集團檔案信息化水平邁上新臺階。目前,系統檔案目錄達285萬條、存有電子檔案63.2萬件。系統先后獲北京市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北京水利協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和集團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堅持人才強檔,打造過硬隊伍。檔案工作需要扎實的業務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集團多種形式開展教育培訓,努力建設一支善管理、精業務、懂技術的檔案人才隊伍。一方面總結工作經驗、編制培訓材料,通過專題培訓、上門指導、現場教學等方式年均組織培訓50余次,有力提升集團整體檔案工作水平;創新開展職工輪訓,定期抽調基層檔案人員到集團檔案室學習實踐,以干代訓培養骨干15人。另一方面,積極組織集團檔案人員參加市檔案人員初任崗位、繼續教育培訓,近年來60人通過檔案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檔案人員專業素養不但提升。同時,集團積極開展主題宣傳活動,提高全員檔案意識。
堅持科學用檔,發揮檔案價值。集團持續在檔案利用上下功夫,讓檔案發揮更大價值。目前,集團年均接待查檔人員1300人次,提供檔案1.6萬余卷件次,為管理決策、技術創新等各項工作提供有力信息資源保障。同時,集團積極拓展檔案資源的廣度和深度,編寫集團檔案志、水價沿革及1908年以來大事記等匯編材料,激活檔案資源;為自來水博物館綜合布展提供大量一手材料,助力北京自來水公司百十年印章展成功舉辦,使檔案從幕后走到臺前;組織拍攝《郭公莊水廠建設項目檔案工作紀實》,充分反映檔案工作在工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獲國家檔案局建設項目檔案專題片三等獎;積極參與《北京志?市政管理卷?供水志》《北京自來水發展史》等素材梳理,實現檔案社會價值。
歲月無聲,檔案留痕。下一步,集團將結合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檔案事業發展規劃,圍繞建設“安全、優質、綠色、智慧”供水服務體系目標,努力推動檔案工作高質量發展,讓檔案工作為首都供水事業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