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祖輩輩缺水盼水,紅旗渠引來漳河水……”這是原林縣縣委書記楊貴寫下的《十水言歌》。
《十水言歌》也被稱為《“水”字歌》。十句話,句句有水,字字含情,是林州人民戰天斗地、改變命運的真實寫照。
以“水”聚民心,以“水”轉作風,以“水”促發展。進入新時代,面對群眾的新要求,紅旗渠畔唱響了新“水”字歌。
林州市積極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不斷延伸供水管網,全面提升城鄉飲水安全保障水平。
該市水利水務部門充分利用水源保障供水,在北部鄉鎮實施了中南鐵路排水隧洞引水工程,保障了姚村、任村、東崗等3個鎮8.4萬人的農村居民飲水;在南部鄉鎮實施了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程,解決了采桑鎮26個行政村5.03萬人的飲水保障問題。
該市水利水務部門充分利用水源保障供水,在北部鄉鎮實施了中南鐵路排水隧洞引水工程,保障了姚村、任村、東崗等3個鎮8.4萬人的農村居民飲水;在南部鄉鎮實施了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程,解決了采桑鎮26個行政村5.03萬人的飲水保障問題。
“南水北調進林州,丹江水喝著就是甜。”4月25日,林州市民王富生這樣評價南水北調帶來的變化。
為破解水制約城市發展的難題,林州市委、市政府搶抓機遇,實施南水北調安陽市西部調水工程。2023年1月22日,清澈的丹江水流到了林州市第三水廠,流進了林州市的千家萬戶。
南水北調安陽市西部調水工程總投資15.95億元,向林州市年供水4000萬立方米。林州市自來水公司總經理梁建國介紹,為配合南水北調入林工程,該市投資約2億元對第三水廠進行改擴建,新建2條日處理6萬立方米的原水自動化生產線,日生產能力達到12萬立方米。目前,第三、第四、第五水廠日綜合供水能力達到22萬立方米,可滿足城區、紅旗渠經濟技術開發區及黃華鎮等地31萬人的生產生活用水需求。
在提升水質的同時,林州市投資1.41億元啟動了城鄉供水一體化一期項目——引淇入林項目,今年年底前將建成通水。該項目完成后,既可成為城區備用水源,又可成為南部7個鎮191個行政村35.74萬人的供水水源。
該市還將謀劃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二期項目,將南谷洞水庫水源引入合澗聯鎮水廠,并對合澗聯鎮水廠進行擴建,進一步保障中南部各鎮的飲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