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十周年。到目前,工程已累計向北京調水超過了106億方。十年間,奔流不息的南水給首都北京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北京又是如何將這一寶貴的水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央視新聞頻道《朝聞天下》欄目走進北京排水集團清河第二再生水廠等地,探訪南水如何重塑北京水資源格局,看污水“再生”成為北京穩定的第二水源。
在用好每一滴南水的同時,北京還在污水處理上推動技術創新,讓原本處理后排走的生活污水,變成了可循環利用的“再生水”。初冬時節,記者來到北京最大的綠肺溫榆河公園。這個從2019年開建的濕地公園,現在的水域面積已達到了350公頃。但你可能想不到,這里的水源全部來自附近的再生水廠。
再生水處理與一般污水處理有哪些不同?記者在附近的清河第二再生水廠排水口看到,清澈的再生水正源源不斷地流出廠區。北京排水集團清河第二再生水廠車間主任劉屹坤介紹,再生水和自來水從感官感覺來講,基本上沒有任何差異。同時在這個水里投加了相應的消毒劑,殺死對人體有害的細菌、病毒。再生水處理與一般污水處理,最大不同就是在完成了污水處理的工序后,又多加了一道凈水處理工藝。這樣一來,南水在北京就形成了一條利用與再利用的閉環鏈條。
沿溫榆河公園溯流而上,北京排水集團清河再生水廠、清河第二再生水廠高品質再生水的補給為清河持續注入“綠色動能”,串聯起圓明園、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溫榆河公園等,打造了“出圈兒”的清河之洲大美水生態,盤活了清河“金腰帶”。
截至目前,北京建成規模以上再生水廠82座,污水處理率已達到97.3%。2023年,北京再生水使用量達12.77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占北京全市年用水總量的近三成,已成為北京穩定的第二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