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排水系統(tǒng)TOP10!!!
法國的大文豪雨果說過,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要檢驗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一場暴雨就已經夠了。然而,可是在暴雨面前,很多大城市、特大城市鮮有做作到從容以對的。在國外,為防范城市內澇,城市排水標準普遍比國內高,倫敦和巴黎的下水道系統(tǒng),都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卻仍然保持著強大的排澇功能,巴黎的排水系統(tǒng)甚至成了參觀景點,而建成于2006年的東京地下排水系統(tǒng),更堪稱牢固、先進,護衛(wèi)著東京免遭內澇災害。
?英國倫敦下水道:切斷霍亂源頭






?法國巴黎:歡迎參觀





巴黎下水道還是一處觀光旅游點,位于塞納河阿爾瑪橋畔的巴黎下水道博物館,每年客流量超過10萬人。下水道四壁整潔而寬敞,沒有想象中的污穢與腥臭。這樣的市政工程,雖然初期投資巨大,后期使用過程中卻節(jié)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百年工程,惠及今日。在多雨季節(jié),巴黎人暢行無阻,地鐵通道上不會掛“瀑布”,車子也不會變成“潛水艇”。
巴黎的下水道是承載著文化的。《劇院魅影》中相貌丑陋的音樂天才在下水道里吟唱著對克里斯蒂的思慕;《悲慘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讓利用巴黎城下密如蛛網的下水道,避開警察的追捕,救出了進步青年馬利尤斯。法國文豪雨果說,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意大利羅馬:2500年后仍在使用









美國電影《羅馬假日》中有這么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jié):窮記者喬·布萊德里把手伸進石頭人的嘴巴中,悄悄地把胳膊抽出衣袖,再拔出袖子,裝作手已被“吃掉”。他用這個小小的伎倆,打動了安妮公主(奧黛麗·赫本飾演)的芳心。這個石頭大嘴叫“真言之口”,人們習慣叫它“測謊石”,傳說是一位羅馬君主為了檢驗大臣是否忠誠而造的。其實,這個所謂的“測謊石”,正是古羅馬時代下水道的一個出水口。
?德國慕尼黑:80%路面能夠透水




德國城市80%路面能夠透水。不同的區(qū)域會鋪不同的透水路面。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車道、郊區(qū)道路等受壓不大的地方采用透水性地磚,這種磚本身可透水,磚與磚之間采用了透水性填充材料拼接。自行車存放地和停車場的地面,選擇有孔的混凝土磚,并在磚孔中用土填充,這樣有利于雜草生長,從而使地面的40%具有綠化功能。考慮到居民區(qū)、公園和街頭廣場更需要綠化和美化,因此這些地方選用實心磚鋪路,但磚與磚之間會留出空隙;居民區(qū)、校園和公園等步行道路由于路面使用率高,用細碎石或細鵝卵石鋪路會更合適。此外,還在道路邊修建了引流暴雨的排溝壑,直接連通市政排水管道。
而德國人從1899年開始在青島鋪設的地下管網,至1905年,青島市歐人居住區(qū)排水管道鋪設已具規(guī)模,并最早實現(xiàn)雨污分流。排水管道中的雨水斗帶有反水閥,這樣一來雨水沖刷的臟物只能進入雨水斗,而不會進入管道,因此不會造成管道堵塞管道堵塞越少,排水井冒溢就越少臟物也便于清理。
?澳大利亞悉尼:需要預約的風景



?荷蘭:水廣場


在鹿特丹市中心,“水廣場”順地勢而建,由形狀、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組成,水池間有渠相連。平時是市民娛樂休閑的廣場,人們可以在廣場上盡情地踢球、溜冰;而當暴雨來臨時,“水廣場”則可瞬間變身,成為一個防止積水的排水系統(tǒng)。由于雨水流向地勢更低洼的水廣場,街道上就不會有積水。所有的水池就像一張循環(huán)往復的網,雨量大時,從大水池中分流到溝渠;雨量小時,水又回流入大水池。雨水不僅可在水池間循環(huán)流動,還能被抽取儲存為淡水資源。
同時,為了從源頭上對降雨進行分流和吸收,該城鋪設了透水性能好的磚塊,并根據(jù)一定坡度向周圍綠地透水。實施多年的屋頂綠化方案更讓屋頂發(fā)揮了吸水海綿的作用,減緩了雨水進入地表的速度。
?新加坡:建樓前先規(guī)劃排水系統(tǒng)



行走在新加坡的人行道上,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溝蓋蓋,這些都是用來排水的。這些大大小小的明渠、溝壑星羅棋布,形成了城市排水、蓄水的網絡,將雨水分別排入新加坡的17個大蓄水池,成為新加坡水資源的源頭。這樣的排水渠遍布新加坡,足以應付正常雨量下的排水問題。
作為一個處于熱帶雨林帶且年降水量超過2300毫米的城市,新加坡好像沒有發(fā)生過大路被雨水沖毀的事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新加坡絕大多數(shù)公路的旁邊都會有一條很大的排水溝;新加坡絕大多數(shù)的房前屋后的排水渠都修得很好,這些水渠和城市的主要排水系統(tǒng)相連,保證了雨水能及時地排出去。
?美國芝加哥:世界上最大的排水和污水處理工程

同時,美國鼓勵興建地下隧道蓄水系統(tǒng),以解決城市防洪和雨水利用問題。芝加哥地區(qū)城市合流制改造和內澇災害控制工程是世界上最早、最成功的采用地下深隧技術的范例。
為了有效地保護環(huán)境,芝加哥市將原來流向密西根湖的排水管網改變排水方向,建設由東向西排向河流的人工水道,建設合流制污水處理廠解決河流的水體污染問題。
芝加哥花了幾十年時間、投資300億美元建設的深隧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排水和污水處理工程。該工程項目是分期建設實施的,第一期項目從1975年開始投入建設,2006年底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綿延109.4英里的深層、大直徑的巖石隧道,可以提供23億加侖(8700萬立方米)的容積;第二期項目主要解決城市內澇問題,同時兼顧面源污染,主要項目是建設3個地面大水庫。
?奧地利維也納:讓排水管網“智能化”


出于歷史原因,除個別新建城區(qū)外,維也納的排水管網一直是合流網,即雨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同一管網。管網的設計容量包括生活污水和雨水兩部分。生活污水的流量設計標準是人均每天150升;雨水排放的流量設計標準是取近100年里降雨量最大的5年、降雨最強的15分鐘為參數(shù),最低設計流量為日常流量的4倍。近十多年來,維也納采取了三項措施,向現(xiàn)有管網要流量。首先是對排水管網進行智能化改造。維也納有2400公里排水管網。其次,新建應急儲備池來擴大管網排放能力。另外,增加城市綠地和街頭、房頂?shù)闹参铮瑴p少水泥、瀝青的封堵面積。
?日本東京:五至十年一遇










東京的雨水有兩種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會通過各種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邊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積排放管道,最終通過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會隨著每棟建筑的排水系統(tǒng)進入公共排雨管,再隨下水道系統(tǒng)的凈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下水道的每一個檢查井都有一個8位數(shù)編號,便于維修人員迅速定位。
東京圈外圍排水系統(tǒng)由一連串混凝土立坑組成,每個混凝土立坑有65米高(約22層樓)、32米寬,在地下50米深處,由6.3公里長的隧道串接而成,除此之外,還有一座巨型調壓水槽:25.4米高(約八層樓)、177米長、78米寬,內有59支混凝土支柱,總貯水量為670,000立方米,以14000匹馬力的渦輪機達到最大排水量每秒200立方米。
為了保證排水道的暢通,東京下水道局從污水排放階段就開始介入。他們規(guī)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間垃圾不允許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過垃圾分類系統(tǒng)進行處理。并且東京設有降雨信息系統(tǒng)來預測和統(tǒng)計各種降雨數(shù)據(jù),并進行各地的排水調度。利用統(tǒng)計結果,可以在一些容易浸水的地區(qū)采取特殊的處理措施。
?馬來西亞吉隆坡:SMART Tu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