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高品質飲用水 湖北首個自來水處理中試基地投入運行

基地內景
"并聯"設備,可模擬120種不同工藝白鶴嘴水廠中試基地占地250平方米,項目規模為5m3/h,相當于一座日供水能力為60噸的小型水廠。相比基地所在的占地15.7萬平方米、日供水能力25萬噸的白鶴嘴水廠來說,這座小型水廠顯得極為"迷你"。
據了解,"中試"就是產品正式投產前的試驗,即中間階段的試驗。為指導水廠工藝改造,優化工藝參數,很多自來水公司如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城市供水企業在實驗室小試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搭建中試裝置,模擬水廠處理工藝過程,研究適用的深度處理工藝方案并優化水廠的運行參數。

基地外景
走進白鶴嘴水廠中試基地,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池、砂濾池等"縮小版"的水廠構筑物均一應俱全。基地包括原水和預處理系統、深度處理工藝系統、消毒系統、藥劑投加系統、水質檢測系統等五大系統,并預留其它深度處理工藝系統,可以模擬從原水到出水的全部生產過程。
與現實水廠的"串聯"生產工藝、"一環接一環"不同,該中試基地設置超越管路,可根據實驗需要,選擇相應的工藝路線,系統自動開啟相應的閥門,實現不同單體設備的"并聯",最多可以模擬120種不同凈水工藝,從而找到最佳搭配組合。

加藥間
安全加持,助推"高品質飲用水"開發2014年4月23日,漢江原水氨氮值超標,水質安全受到嚴重影響;2016年,漢江水體中藻類大量繁殖,出現嚴重"水華",自來水廠再次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此次建設的中試基地選址漢江上游白鶴嘴水廠,正是考慮到應對漢江水源風險的迫切需要。"
據介紹,該中試基地綜合考慮了漢江沿線白鶴嘴、琴斷口和宗關三座水廠的工藝現狀及參數,可以模擬漢江上游的不同水源風險,如重金屬、有機污染、高pH等,通過開展試驗精準判斷藥劑投加類型和數量,從而優化生產工藝參數,指導水廠生產,大大提高了水廠面對突發性水污染事故時的整體應急能力。

自動檢測儀表
隨著城市居民對供水水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水廠對水處理工藝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白鶴嘴水廠中試基地在模擬水廠現有工藝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城市供水發展趨勢,合理布局,預留其它深度處理工藝空間,出水可達到直飲水水平,滿足武漢市正在推進的"高品質飲用水"項目需要。價值共創,打造產學研一體化基地
作為湖北省內第一個集科研、教育、培訓于一體的試驗基地,白鶴嘴水廠中試基地將在供水行業的工藝提升、管理改進、水質改善、人才培養和科技進步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武漢市水務集團已與中南市政總院、清華大學等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達成合作意向,將共享基地資源,聯合開展科研課題研究等工作。

中試基地
同時,該基地也可以開展其它地方原水的實驗研究,通過罐車將待處理原水運至原水箱,研究常規處理工藝和深度處理工藝對待處理原水的處理效果,用以指導其水廠的工藝選擇。此外,該基地還可以用于水廠一線員工的培訓,以更直觀的形式展示水處理工藝過程,提高員工的作業水平。后期還考慮用于向社會公眾開放,普及水處理過程,增強市民對供水安全的信心。(記者胡毅、通訊員何宇煬)